在国际贸易和跨境运输中,企业或个人常面临一个选择:是通过跨境货代公司发货,还是直接使用DHL、FedEx等国际快递服务?两者的价格差异往往令人咋舌——跨境货代的报价可能仅为快递公司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。这种巨大价差的背后,究竟隐藏着哪些行业逻辑?本文从核心成本结构、服务模式及市场定位三个维度,揭开跨境货代低价之谜。
国际快递公司的核心业务是“门到门”的包裹运输,主打小件、高时效的C端服务。这类服务需覆盖分散的揽收点、频繁的中转操作以及高密度的末端配送网络,单票成本自然攀升。
而跨境货代则以B端客户为主,通过整合大量客户的货物,采用“拼箱”(LCL)或“整柜”(FCL)模式运输。例如,一个40尺集装箱可装载20-30家客户的散货,平摊后的海运成本可能低至每公斤13元。这种规模效应使得货代企业能以极低的边际成本承接订单,价格优势显著。
国际快递公司通常提供全链路服务,包括国内取件、报关、空运、海外清关、末端派送等,每个环节均需投入人力与资源。以DHL为例,其全球自营网点、飞机和配送车队构成了高昂的固定成本,最终转嫁到运费中。
相比之下,跨境货代更擅长资源整合与环节外包。例如,国内段运输可能委托给第三方车队,海外清关交由当地代理完成,仅保留核心的订舱、报关和协调职能。这种“轻资产”模式大幅降低运营成本,同时通过灵活调配资源满足客户需求,最终实现低价竞争。
国际快递公司主要依赖航空运输,以保证35天的时效。但空运成本高昂,每公斤运费通常在3080元之间,且燃油附加费、安检费等进一步推高价格。
跨境货代则以海运为主力,尤其是对时效要求不高的商品。以中国到美国西海岸为例,海运每公斤成本仅为空运的10%-20%。即便加上国内集货、港口操作等费用,总成本仍远低于快递。此外,部分货代采用“海快专线”(海运+海外仓快速配送),在兼顾成本的同时将时效压缩至15-20天,进一步抢占市场。
国际快递公司的报价通常包含“全包价”,但隐性成本不容忽视:例如偏远地区附加费、超长超重费、关税预付手续费等,可能导致实际运费上涨30%以上。
跨境货代则更注重透明化报价策略。企业客户往往需要自行承担部分风险(如海关查验延误),但基础运费更低,且可通过协议锁定长期价格。例如,货代公司可能针对亚马逊卖家推出“包税专线”,将清关费用均摊至每公斤运费中,避免后续隐性支出。
以大森林为例:
大森林全球物流成立于2010,作为亚马逊SEND、SHIPTRACK、SPN以及TEME、SHIEN等电商平台物流合作商,伴随跨境电商行业浪潮,致力于为跨境电商客户提供可靠的定制化全球物流服务。十五年砥砺前行,如今,大森林已发展成为FBA头程服务、专线小包及海外仓等综合跨境物流服务商。先后在深圳、广州、上海、杭州等20个国内城市及美国、法国、德国、英国、加拿大等地设立了分公司,收货网点遍布全球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