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际贸易中,买卖双方的责任划分直接影响交易成本和风险。DDP(完税后交货)、DDU(未完税交货)、DAP(目的地交货)是三种常见的贸易术语,下面来跟随大森林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吧!
一、DDP卖方承担责任较大。从货物出厂到送达买方指定地点,卖方需负责运输、保险、出口清关及目的国进口关税。例如,一家中国机械制造商向德国客户报价DDP汉堡港,意味着需自行安排中欧运输、缴纳德国增值税,并承担运输途中货物损毁风险。
适用场景:
买方缺乏进口经验或资源
卖方在目的国有成熟清关渠道
高价值货物需全程风险管控
二、DDU模式下,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至约定目的地,但买方需自行办理进口手续并支付税费。2021年,某巴西咖啡出口商以DDU上海港条款成交,货物到港后因买方拖延缴税产生滞港费,最终导致交易纠纷。此案例凸显DDU对买方清关能力的硬性要求。
核心风险:
买方需提前掌握目的国税收政策
清关延误可能导致额外成本
货物控制权在完成清关前仍属卖方
三、DAP:强调卖方需将运输工具上的货物交由买方处置。某韩国电子企业采用DAP深圳仓库条款时,需承担至仓库门口的运输费用,但卸货及入库作业由买方完成。这种模式在跨境电商B2B业务中应用广泛。
操作要点:
明确约定交货具体位置(如仓库月台/装卸区)
运输工具类型影响费用核算(海运/空运/陆运)
货物损坏风险在抵达约定地点后转移
四、如何选择最优贸易条款
1. 供应链掌控力评估:卖方在目的国是否有合作货代?买方是否熟悉当地海关流程?
2. 成本测算对比:DDP报价需包含预估进口税费,DDU/DAP需核算潜在滞纳金风险
3. 行业惯例参考:大宗商品贸易多采用DAP,高精密仪器倾向DDP
4. 合同补充条款:明确不可抗力处理、文件交接节点等细节
以上就是有关国际贸易中DDP、DDU、DAP术语解释了,对于想出海的卖家来说这时候就可以选大森林全球物流服务,提供双清包税,代理出关等服务,为您提供安心可靠的门到门出海护航业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