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际海运物流中,集装箱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运输效率与成本控制。其中,特种柜与普通柜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,但两者在结构、功能和适用场景上有显著差异。以下从五大维度进行对比分析:
1. 普通柜(标准集装箱)
指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尺寸的通用集装箱,主要包含20GP(20英尺)、40GP(40英尺)和40HQ(40英尺高柜)等规格。
内部分为封闭式结构,适用于普通件杂货,如电子产品、纺织品等 。
2. 特种柜(特殊用途集装箱)
专为特定货物设计的非标准集装箱,包括开顶柜(OT)、框架柜(FR)、冷藏柜(RF)、罐式柜(Tank)等。
以结构灵活性和功能性见长,适用于超尺寸货物、易腐品、液体等特殊运输需求 。
对比项 | 普通柜 | 特种柜 |
顶部结构 | 全封闭 | 部分开放(如开顶柜)或可拆卸 |
侧壁开合 | 固定侧板 | 可拆卸侧板(如框架柜) |
货物适配性 | 常规尺寸货物 | 超长、超高、异形货物 |
1. 普通柜适用场景
标准尺寸货物(单件体积≤集装箱内径)。
无需特殊温控或保护的普货,如服装、日用品等。
2. 特种柜核心应用场景
开顶柜(OT):工程机械、大型设备等超高货物。
框架柜(FR):钢结构、管材等超长或非规则形状货物。
冷藏柜(RF):海鲜、果蔬等需恒温运输的易腐品。
四、运输成本与操作复杂度
费用差异:特种柜运输成本通常比普通柜高30% 50%,涉及定制化装卸设备、额外加固费用等 。
操作要求:普通柜装卸便捷,而特种柜需专业人员操作(如绑扎固定、温控调节)。